USR 臺東Y計畫-共創部落好旅遊

111 成果亮點

Y計畫做什麼
學生做了什麼

山海跨領域模組

戶外冒險教育

#9天 #全英授課

課程介紹:

Adventure Education為冒險教育,設計寒假密集課程加入正向的冒險,結合團體生活驅動大學生身心成長的動力。

 

透過克服恐懼,提升勇於挑戰活動的精神,運用本科系學生已習基礎專長-單車、定向、攀樹、走繩與射箭、登山嚮導與生火、急救與緊急避難等特定主題,讓學生能更易熟悉用以英語學習。

山林部落故事行銷

#7天 #山林食育

為期7天的密集課程,結合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數位媒體與文教產業學系及體育系專業師資、林業試驗所太麻里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及嘉蘭在地族人,帶領課程學生以不同角度深入認識並實際體驗「山林、部落」。

此課程實作性強,包含登山技巧、登山風險辨認、人文與旅遊議題討論、田野訪談、影片拍攝、剪輯製作與部落文化等跨領域能力培養。在太麻里林試所研究員的帶領下,踏察試驗林,進行樣區調查及林道植物辨識課程,瞭解臺灣林業及森林經營之現況。與位於嘉蘭部落的伙伴合作,推廣在地產業結合森林古道、在地文化故事、傳統飲食與風俗之深度旅遊體驗。 

在探討山林經濟的同時,亦鼓勵學生實踐大學社會責任精神,挖掘山林故事及行銷部落體驗。

授課老師:鄭肇祺、李潛龍、林智祥

 

歷次課程亮點主題
2019 深入林業現場與傳統石板屋進駐
2021 沿太麻里溪上溯探察舊部落遺址
2022 依麻林道林業現場與傳統山林食育

自然教育訓練與發展

#學期間 #海廢創作

本學期課程以臺東縣富山村杉原灣周圍為場域,將透過文史踏查、海域活動與議題式美學設計等方法,認識、接觸、詮釋和呈現該場域中的美與不美,讓參與學生透過學理課程及田野踏查、水域運動技能訓練以及美學設計,

 

對於以海岸線為核心的自然環境,進行反思性的社會教育訓練和實踐,學員藉參與淨灘教學活動撿來的「海洋廢棄物」,設計成有趣的的海廢創作。比方將收集到的海廢分類,並以點描貼的方式構成海廢元素名畫、以魚網線繞海廢鐵釘點到線形成圖像、或運用沿灣實地搜集不同色彩與質地的福爾摩「沙」製作成色票地圖。提供大眾了解海洋垃圾問題的新方法。

 

授課老師:謝景岳、徐祥議、陳俊瑋

課外實踐
淨灘淨海

自110年開始搭配潛水技術訓練,執行數次淨海淨礁活動後,從110年11月起種子學生每月進行淨灘,截至6月已於富山村不同的海灘執行7次淨灘行動。

0
一般垃圾 65%
可回收 35%

數位媒體與文教產業學系

專題討論(二) -許志維

本課程在初期帶學生進入場域進行文化取材,我們帶領學生進入延平鄉紅葉村進行實地踏查,透過親身感受在地文化來得到基本的共識,並根據其文化性質,學生在第一個月做了企劃發想,也找到成功大學謝仕淵老師及紅葉第二代邱聖德老師為企劃發想作更多的文化點評,作為同學們企劃的修正方向。在確定製作內容後,同學便開始進入實作期,美術與程式並進執行,其中美術能力由過去的課程足以應付,而程式的內容則透過app設計的課程來作輔助,專題課程則負責做整體進度與成發規劃。

本課程搭配USR計畫,因此在課程內容將針對學生專案所需之技能來進行講解,作為輔助性質之課程。

紅葉少棒互動遊戲設計

應用色彩學- 賀俊智

經過色彩學理概念認識後,透過校外田野調查活動,結合在地原住民文化發展(紅葉村),讓學生們進行色彩分析。

依組別輪流進行個人走讀報告,將紅葉村走訪所帶回的照片素材選出四張,並予以命名、分析照片中的配色與結構。透過上台報告,讓同學們能夠融會貫通,將先前上課所學的所有色彩專有名詞應用在其中。

最後以illustrator的教學,指導學生進行期末作業的拼貼作品之製作。

文化資源與
休閒產業學系

世界飲食文化- 鄭肇祺

當代美食網絡重視在地食材的認識、使用及呈現。本課程讓學生結合理論、五感體驗與實作,認識美食背後的政治經濟、文化邏輯、貿易體系。師生在課堂裡透過餐廳主廚、獵人、農民等的巧手料理,進行食譜、料理、調味和風土的討論。最後,學生分組設計菜單,以家鄉味、客家味、西式料理、海洋風格等,呈現世界多元飲食文化。

持續與嘉蘭村文化工作者合作。帶領學生參訪魯凱族陳家石板屋,認識百合花祭的準備工作。揹起小米、頂著作物,走路前往石板屋。途中,陳老師解說小米田趕鳥裝置,也分享混作農田與魯凱傳統生活智慧的關係。及後師生到嘉蘭村社區與魯凱族人互動,學習階層關係、獵人文化、傳統工具及芋頭湯圓料理。然後,閱讀翌日將揭幕的魯凱族遷徙歷史碑文,進一步接觸魯凱族與嘉蘭村長達半世紀以上的歷史關係。

學生參訪金峰鄉嘉蘭村的香菇寮,認識排灣族善用山林資源的文化慣習。

由主人林昌輝長老以獵人兼森林古道維護者身份,與師生進行約兩小時的古道解說,分享保護森林資源的經驗同時,也從獵人角度出發,教授各種原住民生態智慧。另外,師生在主人導覽下,認識椴木香菇的生產過程與料理方式,並享用香菇湯。透過半天的參訪,學生更為認識在地飲食文化與農業及傳統生態智慧的關係,也反思道德消費的重要性,以免因保健食品的需求,導致不法商人破壞山林珍貴樹木。

課堂中先以莿桐部落菜園的生態導覽開場。參加者在菜園裡認識植物的種類,在地居民野菜利用狀況,及與附近文健站職員與居民共同營造的互動過程。
在導覽和手抄紙的製作過程中,帶出人們將植物分類為雜草、野菜和作物等的討論。菜園裡的「雜草」成為手抄紙的纖維,而多樣品種的植物也可以成為裝飾品,打破了特定植物是無用而阻擾農業生產的固有想法。參加者藉著製作植物手抄紙,嘗試利用在地植物,作為連結菜園生態環境,代表在地飲食習慣的文化資源。

協助排灣族哇魯魯頭目彭國華開發太麻里溪舊部落踏察體驗活動的導覽解說,教師利用過去跟隨部落至白河尋根、及於太麻里溪進行教學活動紀錄,與學生美產系鐘雨倫、兒文所繶婷製作膠片導覽地圖。地圖於4月30日的「嘉蘭出力」活動首次使用,收集參加者意見,未來修正版本將移交部落使用。

行銷學- 許立群

本課程採用CDIO創新教學模式進行行銷構想設計,以「行銷企劃」構思與提案為主軸,透過學長姐經驗傳承與創業講座,進行「腦力激盪」收集點子活動,融入「地方DNA」進行社會設計與實踐,包括:企劃主題構想書、創意海報設計及主題影音宣傳製作,從旅遊前、旅遊中、旅遊後將所有資訊串聯並重新詮釋,延伸出多款智慧觀光方案,包括:延平鄉旅遊景點的LINE Bot機器人旅遊資訊整合平台,讓更多旅遊造訪客可以方便閱讀,依其旅遊主題所屬特色、旅遊型態及遊客對象加以分類呈現,並針對金峰鄉嘉蘭村延伸出富創意且具有地方旅遊意象的電子故事書;同時,結合全國三創競賽進行總結其學習成果,期以打造地方產業更具「創新性行銷組合」提案與智慧旅遊新亮點。

【學生成果】

走啊!去嘉蘭

走啊!去嘉蘭

嘉蘭青年會所電子書

2022 COOL酷酷比- 城市。一鷺 創新創業及創意行銷競賽

 

創意行銷影片-冠軍
《SURPRISE!環境教育小旅行概念》

休閒美學- 江昱仁

課程透過茶道、手工皂、魯凱族生活體驗、原民素材風味餐DIY等體驗,讓學生認識不同面向的美學概念,並以「聲景」與「詩」的方式延續學生於場域(嘉蘭、富山、武陵)所感觸到的美學悸動。

聲景美學

現在很多茶行都是以單純介紹茶的種類、泡茶與賣茶為主,能觀看製茶的機會很少;而在與新元昌老闆聊天的過程中,老闆也告訴我們未來這些傳統製茶的聲音可能會逐漸變成文化歷史音。此作品創作主要的理念想要記錄傳統製茶的聲音,並藉由這些聲音讓觀看者來場茶文化之旅,進一步認識傳統製茶、產茶的過程。

「昉」字詞意思為日出東方,也有開始的意涵,說明東漂之人的聽覺感受,除了一般能感受到的大山大海外,在平凡的市區巷弄與部落中也有許多微妙不起眼,甚至會被忽略的聲音,我們將一步步用聽覺帶領你,閉上眼也能感受台東之美。

都蘭山是阿美族與卑南族的聖山,孕育著繁盛鬱密的森(與生)命,生態豐富,縈繞神祕空靈的氣氛,沿途蟲聲鳥鳴相伴,稜線視野遼闊、涼風徐徐,俯瞰縱谷平原,溪水穿越阡陌良田。


這段聲音在層次的安排上是以到訪台東會看到與聽到的順序作為聲音安排,在一開始透過台東夏天山林常見的蟬鳴鳥叫為首段,彰顯了台東的一份山情詩意。

輕快的背景音樂搭配波浪聲與風聲更加彰顯了台東海洋風情,讓人一聽就能在腦海裡浮現出在海邊的畫面。

第三段以孩子喧鬧的聲音為轉折,進入微光市集,絡繹不斷的人及現場演奏的小提琴及東方古箏,呈現了月光下的繁華熱鬧。

山林的鬧、海洋的鬧、城市的鬧。

都是為了傳遞出台東此時此刻(now)最天然的聲音,因此以鬧(now)山海為我們這次的主題。也讓大家了解台東是個自然資源豐富以及文化多元的寶地。

在製作這個作業的時候確診,在隔離期間無法出門,因此有些聲音是在家中錄製以及朋友協助錄音,例如:水滴聲、風鈴聲及走路(沙沙聲);海浪聲、葉子吹動及東西掉進水中的聲音則是隔離結束後去海濱公園錄製。

音樂一開始的水滴聲代表著孤單及絕望,一個人傷痕累累對這個世界感到失望,所以選擇「消失」。一步一步地走向大海,跳進她最愛的大海中,跟著海的腳步去向屬於自己的星球,最後是葉子及風鈴在星球迎接她的到來,代表著祝福及想念。

製作這個的靈感是去年7月離開了這個世界去當小天使的朋友,她選擇了「自殺」的方式離開,本來接到警察電話我還一直不願相信,到後來去參加了告別式才真的接受她離開的事實。如果這個世界給予她太多的傷害及失望,那麼她選擇用這個方式離開,我不會怪她為何如此傻,只希望在另一個世界的她能更加快樂及幸福,去當個快樂的小天使。

Y計畫場域散文詩集《在臺東.走入山海.印象》

導覽解說實務- 蔡進士

教導學生導覽解說的專業學理,培養學生相關的專業素養,同時,運用台東大學優質的校園環境,讓每位學生選定一種校內的植物,事前蒐集資料並充份準備後,實地進行校園植物的導覽解說,讓每位學生輪流上場解說植物,老師適時的給予指導與意見回饋。此外,也安排具昆蟲解說專長的導覽解說老師,分享他的昆蟲世界,增加導覽解說的豐富度,使導覽解說的內容可以更深、更廣。經過課堂中一系列的專業學習,以及校園植物導覽的實際演練後,我們將課程延伸至台東市的特色商家,讓學生分組進行特色商家的實地採訪,再將採訪的結果,以文字及手繪圖呈現,最後,編輯成台東市特色商家的導覽手冊與海報。透過課程規劃,讓學生得以多元的學習與成長,同時落實在地關懷,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體育系

潛水- 溫卓謀

課程規劃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介紹浮潛、自由潛水、水肺潛水的學科知能以及設定的技能學習項目。同學們除了課堂時間之外,還必須自行安排時間至游泳池練習(安排助教協助教學)。
第二階段:老師利用課堂時間進行學科知能檢測。同學在泳池將所需要檢定的技能透過錄影,上傳雲端,由老師進行檢核。
第三階段:安排至活水湖(深度約3米),進行動作技能檢核(抽測),通過者安排至綠島進行海洋實習,完成者取得申請國際潛水證照資格。

戶外活動知能與技術- 溫卓謀、李潛龍

體育系一年級學生在體育系的第一年快速了解,學校發展戶外專業活動的初步概念。故此堂課安排了兩位老師,一半以山域為主,一半以海域為主。必須了解各種不同的戶外相關知識,並利用此機會給學生摸索,找出自己喜歡或者適合的方向。這堂課主要目的為教導如何基礎的了解山域與海域的各類知識,以及提供不同的戶外經驗,探索不同的環境及地形。

野外醫療- 徐祥議

本課程將戶外活動中常見的野外傷害及野外傷病患評估等列為課程主題,每週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學生小組主題報告、教師主題教學與實作演練、野外外醫療專業講座,學生小組主題報告內容應於前一週與教師討論,教師給予修正及建議,並於課堂中報告當週主題。本課程於後期舉行2天1夜戶外實作演練,學生將各個主題學習之知識及技能,運用於教師所設計模擬之情境,進行傷病患評估、處置、照顧等演練,並在活動結束後進行討論及反思。

丙級游泳教練證照研習

延伸上學期游泳課程之培力效益,並響應政府推展全民游泳運動及服務弱勢族群為宗旨,除了辦理基層游泳教練之研習教育以提升基層游泳教學之教練技術水準外,另積極培訓游泳教練的師資,協助殘障人士積極參與學習,以達普及游泳運動之目的。

 

研習照片

教學示範